返回

员工管理

首页

在中国比在美国企业舒心

发布时间:2007-11-12 08:35:09

点击数:30050 次

    在北京的一个角落,一支“婚礼布置队”正在努力为其中一位同事布置当晚的结婚酒宴。有些中国员工亦可能正在收拾行李,兴奋地为其公司组织的旅游作准备。如此热闹的场合和活动虽然并非涌现在中国所有的企业,而员工亲密的程度在各公司亦有所不同,但总体来看,中国企业似乎比西方企业更注重以家庭的形式来塑造一个温暖、密切的工作环境,以培养和加深员工之间的良好关系。西方企业固然并非完全缺乏亲密、友善的工作气氛和员工关系,但是因为大多数的西方公司的目的是促进工作效率,而不是员工团结,他们的关系大多均是限于工作上的需要,而在工作范围之外,他们则没有中国员工之间的亲切感。
  中国企业如此家庭团结式的内部管理方式,也许根源于中国本身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的工商业机构均属家族生意,即使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由于当时实行计划经济,工厂的员工不但缺乏亲戚关系,有些甚至缺乏同乡之联系;但因为国家不断地提倡“团结”,再加上中国工商业家庭化的传统,工厂员工仍然不难感受到员工之间的互爱和工厂对员工的关怀。一位工厂员工说,当时,每家工厂必定建一个托儿所,以免员工为家里孩子担忧。员工生病时,其他同事会煲炖汤药以助他早日康复。到了秋季,厂长亦会到田园采摘苹果与员工共同分享。
  在现代社会,经理到田园采摘苹果与员工分享可能是少见的行为,但在诸多方面,中国企业仍然保留着上世纪70年代全面的团结和互助精神,连在国外竞争性颇高的银行业也不例外。根据光大银行一位高级经理所述,公司不但一年数次安排员工旅行,而且每逢周末,公司亦会举办部门运动比赛。这些节目不但受公司高层的欢迎,连员工的出席率亦颇高,比赛气氛热闹激烈,使得员工乐而忘返。
  随着中国经济的市场化,中国企业不断向先进发达的西方国家学习,在诸多方面已极为现代化,惟独在企业文化上仍然保留着传统的密切家庭关系。但是,面临日渐强烈的竞争,中国这方面也面临逐渐西化的危险,诸多大型企业和竞争性偏高的行业亦开始体会到员工之间感情上的疏离。要继续成功的向前发展,中国固然要继续向外学习,但同时亦应取其精华而弃其糟粕。若能在上进、创新的同时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追寻利益的同时保持亲切的员工关系,公司不但可以保留和吸引进优秀人才,亦可鼓励把企业视为生命的一部分,与其同上进、同发展,一起迈向发达的新领域。

更多相关

员工是“供应商” 全国总工会调查华为公司“辞职门”事件 带薪年休假制度与黄金周是否取消无关 沃尔玛“神速”撤销个别部门 部分员工已离职 TCL集团进行人事构架调整

返回顶部

首页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