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01-08 08:54:42
点击数:30867 次
“工资应该涨,也有空间涨,涨了也会好。”一句简单的话,激起在场上千人的掌声。
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系系主任文跃然认为,建立一个高工资支付的经济,而不是一个工资节省的经济,对中国更加有利。
但他也承认,招商引资的冲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地方政府没有动力提高最低工资。
不过,由于最低的“血汗钱”得不到制度上的保障,“民工荒”近年来在各地此起彼伏。有学者指出,“刘易斯拐点”已提早降临我国,以劳动力密集、低劳动成本为基础的传统中国高速经济增长模式即将终结。
曾湘泉对此并不完全认同。“我国并未出现普遍民工短缺的问题。局部区域存在的“民工荒”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工资形成机制上,而非绝对供给的因素。”
“10年前拿了600块钱,10年后还拿这个钱,他怎么还能够在城市呆下去呢?”曾湘泉反问。
经过测算,曾湘泉认为,2008年是劳动力进入市场规模最大的一年,大约有2000万人,其中1000万人是初中毕业以下的人,就业压力将非常大。
“以后虽然还会增加,但增量会减少。预计在2015年,劳动力供给的形势可能会出现一个较大的变化。”曾湘泉对《第一财经日报》透露。
“工资应该涨,也有空间涨,涨了也会好。”文跃然对我国未来的工资增长前景很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