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3-11 10:29:40
点击数:35895 次
第一天,寻求关键部门头头支持。进车间了解了岗位实际状况(实际工作职责、工作**,薪酬结构、岗位正在施行的考核方案、具体细致的工作流程),然后罗列出岗位现有的最大弊端:1、没有激励。2、容易吃大锅饭。
第二天,测算历史数据。发现公司所支出的工资和工人们的劳动结果完全没有任何规律可循,唯一可以循的就是原考核不叫个考核(就是按照打卡数拿工资,再辅助个加扣分)。对追求产量的公司来说,这是不允许的。当然,国企另当别论。
工时,产量。这是**效率的两个手段。考核工时的话,就需要工作**。5000多个品种,每个品种的加工难易系数不一样,每个品种的盈利能力不一样,由于该岗位的人员流动性很强,且历史数据记录不详。考核工时难。考核数量?对于一线工人来说越简单的考核,越能起激励作用。譬如:我直接告诉他你净选一公斤什么就能拿多少钱。这样的**,还可能激发他的工作**。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一公斤拿多少钱的问题了。这是一个关于**的问题,我认为所谓**,只是一种权衡的结果。我绝对不会去寻求所谓的科学**。
此后的第三天小女子就在此问题上不停的纠结出了三种测算**。这三种**对比分析利弊后,头们又讨论了一个下午。
我去年毕业,正式工作**不久,做考核方案的**也不久。但是我在考虑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考核方案是最好的考核方案。HR们常说:最适合的是最好的。什么样的最适合呢?符合老板需求的?在成本和效益中间找到黄金分割点的,或者是执行起来不会随便打折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