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0-29 15:41:01
点击数:44701 次
三、直面现实,我们应该改变什么
只有明确了我们的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变,才能获得调整的成功。万总在人力资源部月工作总结会上指出:“绩效考核这个工具运行中会出现问题,原因有两个:其一、工具本身不严谨;其二、管理者不理解这个工具。”细细品尝这句话,才真正了明白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一直以为绩效考核没有达到预想的目标,是因为方案不够好,是因为考核量化指标的提炼和整体评估力度不够,是因为我们的GS和CC考核太流于形式,却没有考虑过绩效考核所运行所需要的环境。
目前,从绩效考核出发,回到绩效管理的本身,公司至少有四种观念需要改进:
(一)根深蒂固的部门管理观念
各个部门按职能划分,员工只对自己的上级主管负责,对需要处理的事件又有不同的优先顺序,都是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件优先处理。各个部门都尽可能地占有企业资源以及获得最大利益,很难达到整个经营过程的整体最优。也就是说公司的部门之间没有密切配合,直接影响了公司整体优势的发挥。不仅如此,部门间拖后腿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只有整合公司的资源,让公司的整体利益最大化,才能发挥公司整体的最大优势。而公司最需要整合的就是人力资源。
(二)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
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力资源部组织、策划、管理、指导、监督,各部门管理者积极主动参与、配合、执行,有效运用好这个管理工具。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并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而是全公司本身的工作,人力资源部主要有组织、监督、指导的职能,目前公司的部分管理人员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特别是中层,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仅仅是配合,而没有宏观规划自身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建设。
对于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责任划分应该如下:来讲,公司高层管理人员50%-70%工作内容是宏观战略以及对整个公司的提升,30%-50%是人力资源宏观思路规划,20%是公司VIP客户;中层管理人员50%的工作内容是对部门日常工作的管理和人员的培养、指导和评估;30%是人力资源宏观思路规划,20%实际操作;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则是:70%的执行,20%的管理,10%的宏观思维。
按照以上思路,我们的管理者的主要工作内容应放在管理和对人员的培养和提升上,应把部门的人才建设作为重点来抓。
(三)绩效考核就是为了扣工资
员工认为,绩效考核就是惩罚,就是公司扣工资的一个手段。这种观念直接影响了绩效考核的开展。考核不仅仅是为了奖惩,奖惩只不过是强化考核功能的手段
,考核不仅仅是为了调整员工的待遇,调整待遇是对员工价值的不断开发的再确认。绩效结果运用无非是激励绩效好的员工,触动绩效差的员工,为提供公平的薪酬标准提供依据,为员工晋升、淘汰提供依据。
(四)考核沟通没有必要,走过场就行
目前,我们通过制定制度的方式来推行绩效沟通,目的就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在执行过程中,我们的管理人员认为,填《绩效沟通表》是一件多余的事情,更不用谈我们推行绩效沟通的成效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沟通是管理的本质,同样,绩效沟通在绩效管理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即要解决问题又要维系和改进关系,绩效沟通是保证工作按预期计划进行、及时纠正偏差的保障措施。员工在实施绩效计划的过程中,通过沟通了解其执行情况,加以分析和辅导,可以预先控制导致影响绩效目标完成的因素,排除干扰。
四、改变,我们需要什么
古时候治水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堵,用沙石堵住洪水的去路,但这种方法经常是治标不治本,而且还伴有决堤的危险;另一种方法是导,将洪水从另一边疏导开去,而从根本上解决洪水问题。大禹治水,就是采取疏导的方法取得了成功。
同理,改革也有两种方法,也是堵和导;堵,即是用严厉惩罚的措施要求员工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导,通过奖励良好行为的方法激励员工自觉去遵守公司制度。这个方法关系到绩效考核方案的实施。以下来重点阐述。
五、2005年,我们的支点是什么
我们给绩效考核一个支点:那就是企业提供一个绩效考核运行的环境,员工解放思想,自觉用绩效管理这个环境达到自我提升。
(一)从改变管理观念入手,让绩效考核在整体环境中发挥优势
选择用导来治水以后,我们在寻找一个导入的渠道,绩效考核也一样,绩效考核的支点就是环境,我们还习惯于埋个地雷、端个炮楼的工作方法,还不习惯于职业化、表格化、模板化、规范化的管理,重复劳动、重叠的管理还十分多,这就是效率不高的根源。我们必须从观念上改变这种管理模式,不管是通过绩效考核再造管理模式,还是用其他的方式改变我们整体环境来促进绩效考核的作用,我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建立一个理想的执行环境。万总在《谈战略与执行》一文谈到,将考核融入对事情的监督与落实上来,重视每一个细节,落实每一个细节。根据这个思想,我们可以设置指标专人监督的方式,在部门间建立一个沟通的媒介,同时,将指标真正落实在工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中。
(二)从制度化入手,建立一个确保绩效考核运行的基础
在中国,大多数的企业都天天喊着制度化,然而,有多少个企业是真正的制度化了呢?在金三峡,我们是“制度化”了,但更多的是在文本上的制度化,在实际操作中,人们还是习惯出漏补漏工作方式,习惯于现象思维,没有联系、发展的处理事情,缺少企业整体操作观念,制度化就变成了仅仅是教你该如何做的层面上了。回到绩效考核本身,为什么为有人觉得绩效考核是填表,为什么会有员工应付式考核,那是员工对我们的制度了解不够,没有了解制度所要达到的目的。只有我们的制度得到执行了,细节得到重视了、落实了,我们的绩效考核才是有意义的评价,要不然,我们的评价永远是量的评价,虚的评价,而忽略了质的评价、过程的评价、细节的评价。
(三)设计工作方式标准化的流程,明确责任,为考核运行提供条件
古语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各项工作中只有确定标准,才能不断反馈,实现过程控制,将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所谓标准不仅指结果要达到标准,作业的程序、方法也应该有其标准。对于各部门,应该进行工作分析,把岗位的职责、权限规定得非常详细,便于管理人员能够对工作的过程、方法进行监督、指导和绩效考核;生产部门应该制定劳动定额,工艺流程标准。通过与先进印刷企业的劳动定额、工艺流程的对比,找出差距,实现效率的提高。
(四)绩效管理不仅是考核,还是管理者提升的工具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必不可分的组成部分之一,绩效管理的最根本目的是为了持续不断的提高组织绩效,使员工的能力和企业的核心能力得到不断提升。绩效考评是对结果的评价,而绩效管理是能使管理者管理水平提升的工具,在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也提高了组织绩效。我们的管理者学习并有效的运用这个工具,将绩效考评真正变为绩效管理。
(五)绩效考核需要广大员工基础
通过培训来推动员工职业化进程,以确保员工的工作和职场表现符合公司制定的工作程序、方法、要求。我们通过指导、贯宣等方式员工树立正确的绩效考核观念,了解绩效考核的真正目的是发现问题,提高员工绩效,在帮助员工的同时帮助企业提高绩效。同时,考核的执行者应不断保持与员工的交流,制造一个开放的环境。绩效考核的运行达到企业的目的,它必然有广大的群众支持基础。
结束语
作为公司推行绩效考核的执行者,绩效考核能给企业带来资源整合,优化人力资源,使公司在激烈竞争与飞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产品的质量、成本、创新以及提供新产品的速度都达到更高的水平。同时,想通过这篇文章来开启探讨企业制度化、职业化、表格化、模板化、规范化等的管理之门。总而言之,我们要根据我们的环境推行绩效考核,而通过绩效考核再造管理模式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