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6-10-12 14:31:05
点击数:29730 次
(江苏张家港沙洲小学)
案例
尽管已经时过境迁,但每次和朋友们提起自己刚参加工作时的那份热情和冲动,依然常常让我感叹不已。而如今有些年轻人工作热情低落,早已没有了我们当初的模样。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有一阵,学校进行青年教师汇课,青年教师小A主动申请要进行展示。这时,她还是个教龄未满一年的年轻教师。当校长的朋友心中窃喜:小青年上进心还挺强呢,看来真的是进步不小!离上公开课的日子还有2天,小A提出要先在同轨的班级里试教一次,请校长和老师们去听听,校长立即答应了。
上课铃声响过,校长端坐于教室后面,讲台前小A正在调试多媒体设备。不知怎么回事,电脑一直没有反应,做好的课件也放不出来。校长心里着急,抬头看见小A的配班老师也急得忙碌起来,一会儿试试这个,一会儿摸摸那个。而同轨的B老师也跑前跑后,大概在帮她找计算机老师,看看如何修复电脑程序。再看看小A,一个人若无其事地站在讲台前,气定神闲地两手交叉,一点儿看不出焦急的样子。
十分钟过去了,电脑终于启动了,课可以正常上了。由于小A对教材不熟悉,对学生的预设不够,指导又不到位,一节课下来,暴露的问题很多。校长的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样的课也叫准备充分了吗?中午一定得找小A谈一谈,再好好把课议一议。
校长在办公室等呀等,等到下午第一节课快开始的时候,小A终于出现了。原来,趁中午这点儿空,她逛街去了。校长心里腾地冒起一团火!上课这么重要的事,到她这儿怎么在这个时候还无所谓呢?
下午,校长专门找小A谈了一次,小A听了校长的分析,感动地哭了……
第二天、第三天,小A又进行了试教,终于圆满完成了任务。
分析
过后,我们一起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今,像小A一样的青年教师很多。通过观察,我们了解到:小A所在的办公室里都是青年教师,年龄最大的28岁,8位老师均是独生子女。办公室主任也是一位年轻教师。尽管学校明确了办公室主任的职责,但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年轻的办公室主任对他们缺乏一些必要的引导和指点,使得这些青年教师工作上缺乏上进心,缺乏竞争力,缺少危机感。
尽管学校也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考核,但是,这些青年教师似乎都有这样一些通病:
家庭条件好,对工作缺少敬业精神。现在很多青年教师,走上教育岗位并不是发自内心的选择。这样,很难说他们会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对于教师这个职业,他们可能也缺乏一种特殊的感情,或者说还没有产生深厚的感情。这样的一个青年教师群体中,就难免会出现小A这样的状况。
关注信息多,对教育教学并不太“感冒”。处于信息时代,现在青年人的工作环境和以前大不一样。过去的青年人,毕业分配后,白天上班,晚上还要加班办公。与周围人进行交流的方式比较单调,除了面对面地谈话,恐怕只剩下写信这种形式了。而且,他们周围的信息量比较小,人与人之间讨论的话题内容比较狭窄。
而如今的青年人,一毕业就进环境优越的学校,电脑备课代替了手工抄写,喝茶、聊天、上网、发手机短信、发E-mail,生活条件好了,关注的内容除了教育教学,还有时尚服装、房产信息等等。可以说,8小时以外,部分青年教师对教育教学并不怎么“感冒”。即使学校实行教师工作考核,只要不是特别差劲,这些青年人也没有下岗或者转岗的危险。没有危机、没有压力,他们对于工作似乎就很难谈得上勤奋和敬业。
进取心不强,对教育教学缺少“投入”。据调查,现在像小A这样似乎患上了独生子女“综合症”的老师还有很多。这部分老师没有遭遇过什么“挫折”,在办公室里谈笑风生,对工作以外的事情侃侃而谈,相互之间更多地是在攀比物质条件、生活舒适度等等。他们进取心不强,对教育教学缺少时间、精力的投入,对于本职工作更多的是应付。一旦遭遇“挫折”,他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依赖别人,就像小A在第一次试教的公开课上的表现一样,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很差。
针对这样的状况,应该怎么办呢?朋友想出了一个办法。
首先,人事安排上,采取年龄“错位”、学科“错位”的措施。尽量把青年教师与老教师分配在一起办公,尽量考虑学科组合。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老教师的敬业精神、工作态度或多或少会影响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对周围新鲜事物的敏感度也会给老教师以启示,对现代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会带给老教师全新的头脑“风暴”。
其次,学校制订了关于青年教师培养的目标规划。为一些上进心强、热爱教育事业的老师,提供更多的机会,定期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举办读书沙龙活动、开展青年教师“比武”活动等等。这样,使一部分青年老师能快速成长起来。
最后,定期让办公室主任讲故事。办公室主任对青年教师的优秀事迹及时提出表扬,让新老教师之间能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一个阶段下来,这些举措使青年教师发现了自己,使领导发现了老师,使老师们发现了自己的同事……于是,精彩的办公室故事就这样在校园里演绎开来,青年教师拥有了更多的工作激情与热情,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也成长起来了。